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閱讀心得:用設計思考,找出你真正想要過的生活

2024 年離開了做了 9年的產業,開啟我的 Gap Year ,這段期間探索自我,不斷思考我的未來可能會是如何,就在這時候遇見了這本書。

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幫助我們用設計師的思維看待人生,重新定義所遇到的問題,並且解決它,讓我們對生活,具有掌控感,也帶來更多意義跟價值。

小時候肯定都被問過「長大後想要做什麼?」你還記得你期待的樣貌嗎?我早已忘記我的答案了。

發現長越大,夢想卻離我們越來越遙遠,有時候遠到甚至根本看不清楚。 這個社會讓我們很容易用這些無效問題來騙自己,就像是「一定要學以致用」、「越成功,就會越快樂」、「年紀到了,只要求個安穩就好」,這些無效問題,很容易讓我們陷入對未來的迴圈中,導致一輩子過著重複、無聊、又無意義的生活。

2024 年離開了做了 9年的產業,開啟我的 Gap Year ,這段期間探索自我,不斷思考我的未來可能會是如何,就在這時候遇見了這本書。

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幫助我們用設計師的思維看待人生,重新定義所遇到的問題,並且解決它,讓我們對生活,具有掌控感,也帶來更多意義跟價值。


人生是「設計」來的:先思考人生規劃,再設計職涯

這本書的兩位作者,都是業界很有名的產品設計師。若要說他們設計出改變世界的產品,也絕不為過。

比爾‧柏內特(Bill Burnett)是初代蘋果筆電開闔轉軸的設計師。戴夫‧埃文斯(Dave Evans)也曾在蘋果工作,之後創辦了美商藝電(Electronic Arts)。

不論兩位作者,設計出多少影響世界的產品,最終卻發現,最需要設計的產品,竟然是「人生」。 他們研究,並靠著設計師 「找到問題,並解決它」的思維,來幫助許多的學生、企業主、職場工作者、退休人士,重新思考自己想過的生活,並找到「安可職涯」。

什麼是安可職涯呢?就是能帶給人:

  • 人生意義
  • 有不間斷的收入
  • 造福社會

作者強調,人生是動態的,不斷成長,也不斷改變,而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一個「過程」,一個設計過程,找出自己要什麼,以及打造自己心中的生活模式。這讓我想到,在《師父》中有講到,先思考人生規劃,再來才是職涯規劃,當你往期待的人生邁進時,才有機會找到合適的職涯幫助我們達成目的?


熱情是試過才會出現的

這本書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跟一般談職涯的書不同,作者強調,「生命設計」不是因為找出對什麼事物感到熱情,因為八成以上的人,都不知道自己對什麼事情有熱情。

而且熱情,應該是一個產物,是我們做過後才會產生的東西。要先試過,才會知道喜不喜歡,才能精通。

「熱情」是良好生命設計帶來的結果,而不是源頭。

這點我非常認同,這完全體現,為什麼我會喜歡上業務這個工作。

在第一段職涯歷程。在學生時期沒想過會做銷售,也不認識管理顧問的工作。因為大學系學會的關係,我自認很會舉辦活動,所以我想,活動設計這就是我的熱情跟天命了。

偶然接收到一個實習機會,從原本我認為的策展組,轉變為業務助理,之後就再從助理工作,轉做業務職。我很幸運,能先藉由實習機會,觀察並了解產業跟職務內容,決定嘗試後,才發現我很喜歡銷售過程,也喜歡成交帶來的成就感。這些都是沒有嘗試無法體驗到的事。而這也讓我職涯選擇的路,又更寬闊些。


開始成為自己的生命設計師

設計師就是,找出問題的偵結點,並解靈活的安排跟設計。 請記得,人生是設計來的,而不是規定來的,不是只有一條路走到底的這種選項。 設計師在看待問題時,會用各個角度跟層面來給方法解決。這就像是我們面對人生一樣。

而書中分享了很多工具,運用來幫助如何更清楚的盤點,跟釐清問題。

這幾項是我認為最值得一定要做:

  1. 四項儀表板:了解自己現在的定位,分別是健康、愛、工作、遊戲,評分高低。
  2. 價值羅盤:釐清工作觀及人生觀,確認走上更貼近自己價值期待的生活。
  3. 紀錄好時光體驗:紀錄關於投入度及精力。
  4. 奧德賽計畫:設定三種人生原型,讓我們不侷限未來的生活樣貌。

設計人生首要:了解自己現在正在哪

想要知道,該往哪個方向走,最重要的事情就是,先知道現在自己在哪邊,盤點現況絕對是首要事項。就像是汽車儀錶板,透過所顯示的數值,我們會知道這台車現在的速度,油電量…等等,人生也需要各種評斷的數值,分別為這四項:

  • 健康:同時得包含身體健康、情緒健康、心裡健康,而如何衡量健康指數,由你自己來決定。
  • 工作:永遠不要把工作的定義,窄化到能拿到錢的事。就像是家庭主婦或是去圖書館做義工,這些都可以傳遞你的價值,讓工作具有意義。
  • 遊戲:跟玩樂跟趣味有關。找出一些單純做就會快樂的事情。若是為了贏或是目標,那就不叫做遊戲了。
  • 愛:跟人和連結有相關的,由你自己來定義愛的存在。

我也寫了我的四項儀表板,用一個分數跟一句話來說明現在的狀態。(五分制)

  • 健康:⭐️⭐️⭐️ 自從有開始運動跟吃中藥,感冒機率漸少很多。但從去年出國後到現在快半年,去健身房的頻率就開始不固定,也吃比較多糖類以及非原形食物,有覺得身體的負擔加重。
  • 工作:⭐️⭐️⭐️ 離職後雖然嘗試做很多事情,但一直沒有穩定的收入,接下來要更加強找錢這件事。經營《讀蘇觀點》跟 podcast 節目,都讓我開始嘗試沒有做過的事,在過程中也有很多學習,讓我很滿足
  • 遊戲:⭐️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總是會自己找樂子,也喜歡給自己設定挑戰,例如徒步計畫、旅行。執行的過程不見得分秒都很開心,但做這些事,單純只是想要享受樂趣。
  • 愛:⭐️⭐️⭐️⭐️ 比較懂得享受愛,跟愛人,更會站在對方角度看待事物。也開始找一些很久不見得朋友,希望可以持續維繫關係。

做完儀表板分析,發現我在現況中,遊戲是滿分,因為我花大量時間做許多讓我感到有趣的事及挑戰。關於健康,需要持續維持,規律重訓,飲食以簡單原型食物為主要。

在工作上,雖然我也自認做了很多事情,例如創作文章以及錄製節目,但在目前中,並很好的變現模式。在現在的工作項目中,比較少有帶來報酬的。雖然不是要賺很多的錢,但若一直沒有穩定收入,就有可能會影響遊戲項目的時間比重,更嚴重的話甚至是要捨棄做其他我喜歡的工作。這讓我知道,現在需要想辦法找出變現模式,並且能同時讓我持續做我所喜歡的事。

價值羅盤:找出自己的工作觀跟人生觀

人生最害怕的事,就是我們用了別人的價值觀來過自己的生活。不是自己的,過起來總是會覺得不對勁,但要如何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呢?

首先,我們可以先從「工作觀」跟「人生觀」來思考。找出對人生的意義,做什麼樣的工作,可以具有成就感,金錢是否重要…等等,為了怕大家不容易思考,作者列舉了一些問題作為參考,幫助我們釐清。

工作觀人生觀
・工作是為了什麼?
・工作和個人、他人、社會有什麼關聯?
・什麼是好工作?或值得做的工作?
・金錢、精力、成長、成就感和工作的關聯?
・活著的意義、目的是什麼?
・什麼是善惡?
・我跟他人之間的關聯是什麼**?**
關於價值思考題

我在第一次思考價值羅盤時,覺得一團亂,不確定這些是否足夠代表我想的。若你也跟我有一樣的困惑,別擔心,剛開始做會比較辛苦,但多做幾次,就會慢慢釐清。

而且別擔心,這些價值觀不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規定,它不是要限制我們的方向,而是會隨著時間,跟著我們人生經歷調整的,重點是這些是你所認知的。若是在人生卡關期,或面對到重大轉變時,進行重新思考,幫助你校正羅盤方向。


紀錄好時光體驗:找到你的投入跟精力

「當下的投入感」和「是否帶來能量」是我們判斷一件事情是否值得繼續做的重要指標。

作者建議我們紀錄那些讓自己感到全然投入、並且做完後覺得充滿能量的時刻。這個方法聽起來簡單,但實際做起來,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現。因為我們的記憶有時會被「結果」誤導,覺得做完一件事有成就感,就代表我們真的喜歡這件事,但其實,真正值得關注的是「過程」。

如何做呢?

  1. 記錄當下:每天回顧一下,記錄自己專注,精力充沛的時刻?是在寫作、演講、教學,還是與人交流的時候?
  2. 反思:從這些紀錄中學習到什麼?

我在做好時光紀錄時,發現一件有趣的事。當我在寫閱讀筆記時,我的投入程度是高的,但卻讓我的精力消耗比較快。

反思之後發現,我很投入是因為喜歡創作的過程,想要將腦袋中的想法輸出,而這件事我真的喜歡。但寫作這件事,對我來說不夠熟練。這時候,腦袋就會一直思考,該如何編輯,在這反覆的過程容易讓我花過多力氣,所以就造成雖然專注,卻不夠持久。寫一寫就需要停下來休息。

我想,也許能換種方式來做。比起寫,我更擅長講,若是透過語音轉文字記錄,讓我能快速輸出內容,後續再去做細微的文字編輯,這樣的改變也許能讓我的精力不會這麼容易消耗完,也能更有效率的完成內容。


奧德賽計畫:模擬你的三種人生可能

對我來說這本書最有趣的部分,就是「奧德賽計畫」——設計三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藍圖,來幫助我們思考未來的多種可能性。
具體來說,就是:

  1. 人生 1 :假設現在的計畫一切順利發展,未來五年你會變成什麼樣子?
  2. 人生 2 :如果現在做的事突然無法繼續,你會選擇什麼不同的方向?
  3. 人生 3 :如果不看限制,不論是金錢或是面子問題,你最想過的生活會是什麼?

腦袋被選擇只有一種的固有思想僵化太久,導致在描繪願景時都只有一種想法,就是一條路走到底,但看到奧德賽計畫,我突然腦袋大開,你會很真實知道,人生是無限的,連我們的計畫都可以是無限的。

我自己也試著畫出這三種藍圖:

  • 人生 1(穩定發展):進入企業,銷售為主要職務。帶業務團隊,發展成長。
  • 人生 2(完全轉向):持續經營《讀蘇觀點》網站,發展成線上知識平台,結合 podcast、線上課程,甚至出版書籍,讓更多人透過我的內容找到方向。
  • 人生 3(無限制):變成一個旅行記錄者,環遊世界,紀錄不同地方的人文故事,透過影像、文章、講座,把所見所聞分享給大家。

當你把這三種人生放在一起對比時,會發現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。對我來說,我發現「知識分享」一直都是我熱衷的事,不管在哪一種人生中,它都佔據了很大的部分,這也讓我更篤定要持續做內容創作。

如果你也對未來感到迷惘,不妨試著畫出你的「三種人生」,你可能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。


讀蘇觀點

剛畢業的我,總是不明白「人生規劃大於職涯規劃」這個說法。在當時,找到工作是證明自己的方式,而且所有人都在意你是否有一個穩定好工作,但沒有人提過什麼是好人生,而且人生百百種,什麼樣的人生才算好,也沒有人可以定義。

而工作就只是生活的手段,千萬記住,工作不是全部,更不是目的。

這本書讓我更加確信,人生是動態的,而設計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在變動中找到方向。最重要的是,人生不是「想」出來的,而是透過不斷的行動、嘗試、修正「做」出來的。

你可以這樣開始

  1. 先盤點你的「四項儀表板」,了解當下的自己在哪裡。
  2. 記錄你的「好時光體驗」,找出真正讓你投入並充滿能量的事。
  3. 設計你的「奧德賽計畫」,想像未來三種不同的人生可能。
  4. 開始行動,測試你的想法,讓人生不只是想像,而是有意識地設計出來。

你的人生,值得好好設計,現在就開始吧!

你也會有興趣的 5篇好文

《你願意,人生就會值得》閱讀心得:蔡康永的情商智慧
《慢速工作力》閱讀心得:3大原則擺脫倦怠、鍛造更高成就
《人生4千個禮拜》閱讀心得:在有限的人生,活出自我的 4個重要選擇
《師父: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》閱讀心得:創業思維與經營的底層知識
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?》閱讀心得:真實面對人生最重要的提問,書中 4個重要提醒